作者:赵心放大旗策略
曾朴是清末民初小说家,其作品《孽海花》是清末“四大谴责小说”之一,此书在选材、结构、语言等方面都独具特色,出版后风靡一时,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。
曾朴出生于常熟的望族之家。祖上世代为官,祖父是清代道光举人,曾任内阁中书。父亲负有文名,交游广泛,跻身当时闻名的“四大公车”。公车系古代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,涉及公车的著名历史事件有1895年春的“公车上书”。
少年时代的曾朴,聪慧好学,在双亲的爱抚和名师指导下,学业日趋精进。与此同时,他也十分喜爱文艺,常常悄悄自个翻阅那些被所谓正统文人斥责为“斫丧性灵”的各种杂记书籍。正是阅读了这些书籍,为自己今后走上文学之路打下了最初的基础。1890年他获县试第一名,府试第二名,再应院试,考中秀才。但次年赴京参加会试,因考卷被墨污中途退场。
为了不让儿子难堪,父亲用钱给他捐了个内阁中书官职。在京任职的曾朴,他不习惯于官场那一套,交游广阔,豁达不羁,总觉得当个小京官儿,难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,几年后干脆辞官脱离宦海。
1903年以后他先在上海经营丝业,失败后经营出版业,与徐念慈等人在上海创办小说林书社,倡导译著小说大旗策略,先后出版了创作小说及翻译小说多种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开始接手创作并撰写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历史小说《孽海花》。最初创作并撰写《孽海花》的是他的好友金松岑。金来自江苏吴江,是个活跃于晚清文坛的作家。书的主题是揭露帝俄侵略野心,前后写了六回。
曾朴和朋友创办小说林书社后,金把这书的六回稿子寄去,曾朴看后认为是个好题材,但原稿格局过于狭窄了,他写信告诉金,建议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,尽量容纳三十年的历史,用一些有趣的琐闻逸事,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......
殊不知,金以自己不喜欢写小说为由,来个顺水推舟,将续写《孽海花》书稿的责任全权委托给了曾朴。曾朴义不容辞地接手,通盘擘画,与金共同商定六十回目。曾朴拟出全书110名人物名单。
曾朴从那年的九月份,历时三个多月,一气写出了二十回,其中包括对原有六回的重新改写。曾朴是个认真负责的人,动笔之前,他就费尽心思收集相关资料。据说当时收集的资料堆了一间小屋,由专人负责编排备用。
书稿第一册完成不久,他的岳父沈梅孙看了,认为此书内容是鼓吹激进,外搭涉及到先辈友人的诸多轶事,怕祸延宗族大旗策略,得罪亲友,将曾朴严厉教训一通后,把书稿锁在书桌抽屉里不准付印。曾朴不甘心自己的心血白费,请妻子偷偷地取了出来。1905年二十回的《孽海花》在日本东京印刷,上海小说林社发行。
曾朴一生最主要的著作就是长篇历史小说《孽海花》。小说在选材、结构,语言等方面独具特色,它是由多个短篇连缀而成的,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,而是颇具艺术性的盘曲回旋,时收时放,东西交错而成。按他自己写的《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》讲,“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。”
《孽海花》开篇第一回题目是“一霎狂潮陆沉奴乐岛 卅年影事托写自由花”。题目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语句,为全书奠定了基调。暗示故事发生在社会动荡、旧秩序崩溃时期,小说将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展开,展现晚清三十年间的历史变迁以及对自由的追求与探索。
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同治年间,苏州名人陆如、潘胜芝、钱唐卿等人在雅聚园聚会,谈论国运、科举,品评人物。此时,顾肇廷、何珏斋在梁聘珠家为陆如饯行,并邀请众人赴宴。新科状元金雯青也受到薛淑云的邀请来到聚会。当众人在席间议论风土人情,提及西洋学问时,金雯青因对西洋学问的陌生而感到茫然无措,甚至暗暗惭愧。
随后,金雯青与陆如端阳节后结伴回苏州。唐卿、珏斋、公坊等人也相约而来,饮酒叙谈。金雯青在京城时曾认识名妓傅珍珠,后来珍珠嫁给龚章班为妾。而金雯青的旧友孝琪,其父亲与明善的福晋西林春有私情,事发后被毒死,孝琪怀恨在心,投靠英国领事,据说火烧圆明园就是他的主意。但后来孝琪落魄潦倒。
两年后,陆如中了状元,公坊则考了两次未中,最终选择南归过逍遥自在的生活。而金雯青在官场中逐渐升迁,为他后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。
1927年,曾朴与长子虚白在沪创设真美善书店,办《真美善》杂志。这一时期,曾朴的主要贡献是介绍法国文学。据现有资料统计,他翻译的法国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有31 篇 (部),尤其对法国进步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介绍最为得力,雨果的《巳黎圣母院》等戏剧和小说,都是由他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。
五四后在上海涌现的富有天才的文人墨客中,曾朴是个异类。相较于徐志摩等人,曾朴在从未跨出国门、从未接受过正统的西式高等教育,他的翻译作品是依托本土翻译力量和资源,依靠自己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,灵活转化中西表达,进行的中文再创作。
他的实践说明,翻译不仅是语言技术,更是文化诠释,曾朴的创造性和适应能力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